小朋友们,大家好!唐豌豆又来和大家见面啦!今年北方的冬天很冷,连续几天的最低气温甚至到达了零下十几度,降温、升温、降温......感冒的宝宝举个手!大家一定都感受到了冬天对于我们“深沉的爱”.不是我起不来床而是我已经被冻僵在起床的过程中,冻得我晚上睡觉暖气还不够,空调开整夜,那几天都不太敢出门,冷的我不禁裹紧我的小被子!在21世纪的今天,暖气和空调几乎已成过冬标配,但是在这两样东西还没有发明出来的古代,人们是如何过冬的呢?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!
中国古代有多冷?!
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,将中国过去5000 年的气候变化大致划分为四个寒冷期。中国古代有多冷?通过这四个寒冷期就可以知道。
①第一个寒冷期:西周寒冷期是中国5000来的第一个寒冷期,持续了200年之久。
《孟子·滕文公下》提到武王伐纣时“驱武、豹、犀、象而远之”,其实是这些动物不是被人赶跑的,而是由于天气缘故成群地退出了黄河流域。
②第二个寒冷期:魏晋南北朝寒冷期(公元初~公元600年)。
魏晋南北朝寒冷期的年平均气温可能比现在低1℃~2℃左右。据《晋书.慕容皝载记》“公元333年至公元336年,从辽东湾西北岸到东南岸沿海连续三年全部结冰”
③第三个寒冷期:南宋寒冷期(公元1000年—公元1200年)
在这一时期冷出的新高度是,华北的梅树不能生长,公元
1111年太湖结冰,洞庭湖庭山柑橘全部冻死,北方九月份普降大雪,京杭大运河苏州段经常性的结冰...以上种种足可见这个寒冷期的寒冷到底有多厉害!
④第四个寒冷期:明清寒冷期(公元1400年—1900年)
在明代北京的年均气温比现在可要低3摄氏度左右,清初东南沿海一带的冬季气温可能比现在低7摄氏度左右,据史载:“弘治六年(公元1493年)淮河流域普降大雪,大雪降至次年二月份才至”。也就是足足下了半年雪!
古代人取暖的方式有烤火盆、炭火烧炕、穿棉衣、当然了他们穿的衣服也是有区别的,有钱人家是穿由狐狸皮、貂皮等贵重兽皮制成的裘。平民百姓就选择粗糙、价格低廉的羊皮、狗皮,或以丝绵、麻絮填充衣物。
今天的知识小朋友们都记住了吗?可以分享给身边其他小伙伴哦!还有这个冬天我们要多喝热水,出门注意保暖,戴好口罩,小心生病感冒!下期我们的唐豆荟会准时和大家见面的!继续带来有趣的小知识哦!